臺灣氣候

『動畫地圖』建檔中,請期待...

相關網站

參考書目

臺灣位於全世界最大陸地(歐亞大陸)和最大海洋(太平洋)之間,北回歸線(23.5°N)經過臺灣中部,故南部屬熱帶季風、北部屬副熱帶季風氣候,全年平均氣溫在20℃以上。氣候特徵則是高溫、多雨和夏季的颱風。主要影響氣候的因素為緯度、季風、地形和洋流。各地略有不同,若依柯本氏分類可分成四種類型:南部的熱帶季風氣候、北部的濕潤溫暖氣候、西部的濕潤夏熱氣候、山地的濕潤夏涼氣候。下面將由氣溫、雨量、風及日照四方面來討論氣候:

一、氣溫

臺灣年均溫南部約為攝氏24度,北部約為22度,最熱月(七月)均溫約在27度左右,南北之差很小,甚至有北部稍高於南部的現象。最冷月均溫,北部(二月)約為15度,南部(一月)約為19度,南北之差較大。年溫差,北部大於南部,日溫差則相反。山地的氣溫隨著高度而遞減,年溫差較平地小,日溫差則較大。

二、雨量

臺灣東岸外海有黑潮主流北上,攜來熱濕氣流,配合不同的季節風,如冬季的東北風、夏季的西南風,在迎風坡及內陸山區致雨,使得臺灣雨量豐沛、全年平均雨量可達2,500公釐,最多雨地點位在臺北縣平溪鄉的火燒寮一帶,其平均年雨量高達6,700公釐,而最少雨地則是在嘉南平原北半部沿海一帶和澎湖群島,年雨量不足1,000公釐。降雨特色如下:

(一)雨量空間分布:

因受地形影響,山地多於平地,東岸多於西岸,迎風坡多於背風坡。

(二)雨量季節分布:

北部四季有雨,南部夏雨冬乾,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期間,臺灣北部為雨季,大多為連續性陰雨,降雨強度小,此時南部為乾季;夏季西南季風盛行期間,易生對流性雷雨,或者颱風帶來之豪雨,常為中南部地區帶來大量雨水,降雨強度較大,且雨量集中,此時降雨約佔全年雨量的80%,極易造成土壤沖蝕及山洪爆發。

(三)雨量變率:

自北向南遞增,而北部地區因雨日多,故日照時數少,雨日變化則自北向南遞減。

三、風

全年大多吹著季風,夏、秋兩季偶有颱風。冬半年(十月至次年四月)盛行東北季風,因氣壓梯度較大,且風向和東北信風合一,故風力強勁,北部海上和沿海地區冬季風力甚強,常造成風害和砂害,故沿海地區常植防風林掩護。而臺灣海峽風力更強,如澎湖群島的冬季,約有100多天風速超過每秒10公尺,主要受大陸高氣壓消長所致。夏半年(五月至有九月)盛行西南季風,因氣壓梯度較小,且風向和東北信風相反,故風速較小。每年六月至十月是颱風季節,尤以八、九月最頻繁,平均每年達3.5次,常帶來狂風暴雨,造成災害,為臺灣主要天然災害之一,但輕度颱風常帶來甘霖,有益農林業。颱風侵臺路線以東南-西北向最頻繁,路線分成七類,通過臺灣北部、北部海上(第一類)或臺灣南部(第三類),向西或西北進行者,常造成較大災害。

四、日照

臺灣日照時數的多寡與雲量之比例呈反比,雲量較多之處日照少。日照時數之分布與雲量及降水之分布形式相配合,主要受地形影響:高山少於平地;東岸少於西岸,基隆與臺北因雨日多,日照時數少,西南部為日照時數較多之地區,如臺南為2,649小時,其日平均日照時數約7小時。玉山位於雲層之上,日照時數較多;夏秋間南投縣鹿林山日照時數特少,顯示山區夏、秋季之對流雲層發展旺盛,常受雲層之籠罩。


目錄